“高考”一次让多少考生望而生畏,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件关于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,但是高考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“填报志愿”这是今后人生之路的开端。今天藤享教育的留学老师整理了关于填报志愿的一些建议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填报高考志愿流程我们今天不错过多的分析,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填报志愿的方法。
填报高考志愿的方法根据各省的要求,方法也不同,但是每个省份都会高考填报志愿的指南,所以这块不需要过多的担心。志愿选择的方法有很多种,受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,今天我们细细给大家说一下。首先给大家分享的的是从城市、学校、专业这三个角度来进行综合筛选出所需要的,然后在根据同等条件缩小范围,达成志愿。
选城市
中国的家长是很看重大城市的,例如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等,总认为孩子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学习,不仅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,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,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未来就业机会。这样的思路固然有其道理,但是却也同样忽略了一个问题:我们的孩子究竟是不是有这样的实力?这些大城市高校一再凸显“三高”——分数高、要求高、消费高。考生和家长真该多掂量掂量,千万不要冲高冒险。
很多学校的综合实力很强但是处于西部,或东北地区,环境不是非常的优越,往往录取分数和难度不是很大,大家可以理性对待一下。
由于基础教育的不同,很大一部分孩子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音乐、美术等特长类学习,没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,所以在这些大城市生活融入中有些困难。别人都能歌善舞、有这自己的爱好并得到提升,有时会产生自卑心理,反而不利于同学的成长。另外,家庭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,大城市消费水平很高,也需要考虑到其中。
选大学
填报志愿之前,很少有家长和考生会去研究一下高校的详情。往往是拿到志愿填报的“大本”之后,看哪个顺眼就报哪个。对于高校的理解充其量停留在从校名上“下定义”的水平:比如看到“交通”大学,就觉得一定与公路、铁路相关。“望名识大学”成为选大学时最容易出现的误区之一。
误区之二是根深蒂固的“名校情结”。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在意学校的排名,总给人一种非名牌或非重点不读的感觉。实际上,名校情结本不是什么坏事,可理想和现实总会存在差距。211大学虽然有一百多所,但是具体分配到各省的招生计划就屈指可数了,冷静地分析一下,孩子的分数确有竞争力吗?
除了这些误区之外还存在只看排名,不考虑城市、专业和以后就业等问题,盲目追求名校效应,在同等学历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但要考虑学校还要考虑专业、个人特长,适应能力相关的因素,不唯学校论,而是唯才能论。
选专业
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愿意选择热门专业,但却不知一些现在看起来热门的专业,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不热门,甚至毕业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。不管是冷门还是热门,都首先应该了解专业的内涵,也就是说,针对一个专业,我们要知道该专业的一些详情,比如大学学什么,开设院校有哪些,今后就业的方向有哪些,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报考等。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热门,还是应该从考生自身情况出发,去选择适合的专业。
两种观点针锋相对
填报志愿时,每一个分数段上都存在一个“难易抉择”的问题:选择好的学校就要对专业要求低一点,选择好的专业同样对院校的选择也要低一些。那么“首选学校”?还是“首选专业”呢?目前持不同选择的家长观点针锋相对。
1、认为要首选专业
在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中,他们的主要理由是:填报志愿关键要选个好专业,这样将来好就业。孩子以后的发展和成才主要靠专业打天下,而不是依赖学校打天下,大学才有四年的时光,而专业将伴随他的一生。
2、认为要首选学校
在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中,他们的主要理由是:名气较大的大学,有精良的办学条件,有众多的著名教授、学者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等优势,而且学校的文化能影响孩子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。毕业以后人脉、社交圈也很重要,大学里面认识的老师和同学,都是他们以后的宝贵财富!
上述两种观点孰对孰错呢?都有道理!然而,当“鱼”和“熊掌”不能兼得时,家长同学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!
首选专业的情况
1、成绩不太理想、院校定位在二本三本的考生。第二批次、第三批次招生的院校,办学质量、办学层次并没有多大的差异,不像第一批次院校间差别那么大。在这种情况下,需要更关注学校的办学特点、特色专业。
2、对自己定位“技能型”人才,一毕业就需要进行就业的考生。这样的考生适合大学学习一个较好的专业,为自己就业打好坚实基础。
3、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的考生,这时候肯定要首选专业。有些大学名气虽然很大,却有可能在某个专业上“输”给学有专攻而名气稍逊的其他大学。举例来说,清华大学的名气肯定比中国人民大学的名气大,但如果同学要学新闻专业,中国人民大学就是首选。
首选学校的情况
1、学习成绩优秀,对院校定位在一本及重点院校的考生。因为这类考生挑选的院校多为985、211、双一流高校,这些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学术性人才,是以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为导向,更关注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。同时这些院校的配套政策会很齐全,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,学生也有机会获得更多教育资源。
2、如果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的考生。可优先考虑院校,为以后的长远发展考量,选择那些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的高校会好些。
影响因素
环境因素
这个是客观存在的,都是985/311名校在上海的和在兰州的大学,选择上海的肯定多。因为兰州地主西北地区,纬度高,降水量少,生存环境差一些;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,兰州的大学个人占用的教学资源和师资较高,对快速掌握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处,想考研进入本校竞争力很强。上海国际大都市,城市化水平程度高,各项设施完善,人才聚集地;另一方面消费高、教学资源紧张、就业压力大,后期存在买房、子女教育等众多问题。环境因素需要正确的解读,有利有弊根据需求选择就好。
情感因素
每个人都有感情生活,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往往会有家长、老师、同学等影响着你,所以往往会蒙蔽你的眼睛,让你高分到不了好学校、好专业;这时候你就要考虑你想想要什么,如何避免干扰选择你最想去,最喜欢。填报志愿机会可能只有一次,需要理性对待,根据实际情况进行。
人际因素
人际因素和情感因素有点像。很多的家长都为孩子规划了一条人生道路,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选择,这样可能造成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,成才之路靠提携了。有些人觉得有点关系可以左右高考录取,这是基本不可能的。入校后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帮助是存在的,例如父母是这个学校毕业的,孩子也在这个学校之前的老师和同学进行帮助,确实存在。
社会因素
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词你一定不会陌生“北漂、南漂···”,现在由于北上广的巨大的压力,又出现了了“逃离北上广”,“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”等随着时间的变化,涩会因素也在影响着各位家长和同学。社会因素对高考的影响是家长和同学们往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,可以在选择的时候进行适当考量。
高考是我们人生之路的重要选择,需要慎重选择,眼花缭乱的世界等你选择,人生之路也等着你的选择,你做好决定了吗?
往期精彩回顾
2020出国留学的出路在哪里,有意向出国的家长和同学一定要看一下